学术动态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观点]郑国民:探索面向未来的师范专业改革路径

发布时间:2020-05-12 16:04:00

高校师范专业是基础教育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近年来一些省市推出新时代新师范建设方案,同时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这些举措推动了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工作,但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例如师范类专业如何界定,目前的师范专业是否能够适应我国教育的现实需求,是否能够满足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需要等等。优化师范专业结构和布局,探索师范专业改革,逐渐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

 

打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科壁垒

 

2001年开始的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制并颁布了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等综合课的课程标准,也出版了多套教材。可是,回顾20年发展历程,相对于分科课程实施进展,七至九年级综合课程发展明显滞后。虽然在肇始几年,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努力实施,但慢慢都逐渐退出,恢复了分科课程,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国际基础教育发展而言,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大多实施的是综合课程,而在我国综合课程很难落实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师资问题是绝大多数学校放弃综合课程方案的主要原因。

 

高校师范专业培养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但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能够将三个学科打通的科学教师。可想而知,来自三个专业背景的教师想要上好科学这门课,无论对谁都存在不言自明的挑战和困难。科学课程如此,包含历史与地理两个学科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也如此,包含了音乐和美术两个学科的艺术课程师资更是难以找到。如果翻阅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不难发现书中有大量法律方面内容,如八年级下册几乎都是关于宪法的,而政治学科教师显然缺乏法律专业知识。种种迹象表明,打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科壁垒,培养在实践中可以胜任的综合课程师资迫在眉睫。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规划中小学科学、艺术、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师资培养任务,引导师范院校进行招生和培养。师范院校应在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综合课程的师资力量。针对过分强化专业、学科边界,所学专业单一、学科本位特点鲜明,造成中小学教师视野狭窄、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为薄弱的突出问题,高校应打通相关师范专业,改变单一学科教师培养模式。每个专业的学生应修读一定数量的相关专业课程。例如,历史专业的学生应必修一定数量的地理专业的课程,数学专业学生应修读几门物理或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化学专业的学生应修读一定数量的生物和物理专业课程,反之亦然,以让师范生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

 

新型师范专业应对教育新挑战

 

教师培养应着眼于教育“未来时”,今天的师范生是10年或20年后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因而当下师范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如何积极应对国家经济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优化和调整传统师范专业结构,如何提升师范教育支撑、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日益成为师范院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得不应对的挑战。面向未来,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专业知识和素质:深刻理解未来世界变化,深刻把握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教育特征,深刻洞悉绿色发展价值,具有认知科学与学习理念、复杂性思维和法治意识等等。

 

未来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新问题、新挑战与日俱增,要想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在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科学研判和系统增设新型师范专业势在必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认知科学与学习、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法学等专业有必要成为新的师范专业,用以培养基础教育中具有智能智慧意识、认知科学与学习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法治观念等综合素质的教师。

 

2020年春季突发的疫情,让全世界中小大学教师都不得不实施线上教学,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就促动“互联网+教育”出现了新样态、进入了新阶段。规模之巨大始料未及,样态之新奇多样前所未有。线上教学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推动了课程内容及其呈现形式、教与学的方式以及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变革。教师教育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在教师培养和培训方面的价值,通过大数据刻画、呈现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可让师范生深刻地洞悉和准确把握学习行为、过程与效果,为将来的教学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加大力度引导高校师范专业设置

 

目前高校大多以专业和学科为基础设置学部、学院和学系,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中,学部、院系之间不愿打破专业、学科之间的壁垒,难以积极与其他专业合作,主动让出本专业的部分核心课程学分。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高校学科排名、专业评估和认证工作,也给承担人才培养具体工作的学部、院系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如何保证本学科、本专业的排名成为最为核心的目标和任务,给师范专业的发展和调整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师范专业建设工作,重新审视、界定师范专业,拓展师范专业的范围,增加一批兼师范专业,引导高校合理设置、调整师范专业。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研讨综合性课程师资培养的有关问题,借鉴其他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对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尽快研制出台综合课程师资标准、培养方案。

 

同时,建议高等师范院校加强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力开展项目式学习,以培养师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拓展知识与实践的广度、深度。应设计一定数量的专题类或实验、实践类项目式课程,让学生围绕这些专题或实验实践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研讨交流、调查探究、实验实证、展示汇报等环节完成自己的学习。设置并实施这些项目,培养未来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从而将这样的体会和经验带到未来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教师教育类课程,应让师范生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多开展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主题研讨等,创造更多的体验与反思、交流与讨论、展示与汇报等机会和情境,让师范生切实感受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与实效,并逐渐养成习惯。

上一篇:[预告]05.20 中美创客教育线上会议:新冠疫情与用户体验
下一篇:[研讨]VR/AR行业现状和展望——疫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产业系列论坛之三学术论坛召开

© 2012 《教育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5010140号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43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