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7 > 02 >

连带的“公”与公民教育的中国理路

【作者】 邱昆树 阎亚军    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 杭州310015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杭州310028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连带的公 领域的公 公民教育

摘要】文化传统对公民教育具有预制性。从文化传统来看,中西方社会和文化语境中的"公"并不相同:中国的"公"主要是连带的"公",而西方的"公"主要是领域的"公",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价值与现代西方主流价值的差异,前者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和有益于和谐的美德,后者则强调个人主义的权利和自由优先,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学语言和立场。在中国开展公民教育,只有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作为舶来品的"公民教育"才可能落地生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公民教育需要以"关系中的人"为立足点,以"国家—社会"的互构合作为现实支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

上一篇: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时代使命——中国教育学会第29次年会第一分论坛暨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6年会举行
下一篇:第二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举行

© 2012 《教育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5010140号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43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