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北大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郝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发布时间:2018-05-23 17:55:36


    在迎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和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莅临北京大学调研指导工作,亲自主持师生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面向高等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战线发表的首次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论述,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北大的发展。2007年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六次莅临北大,两次给北大师生回信。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提出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等重要思想。

 

时隔四年,总书记再一次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等教育要围绕“一个根本任务”,明确“两个标准”,着力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并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四点希望”。

 

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我国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总书记这一论断更加丰富和完善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思想和理论。

 

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挥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和青年成长,勉励广大青年不仅要做追梦者、更要做圆梦人,以奋斗融入民族复兴和祖国建设,“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引领广大青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使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人生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奋斗成才、报效祖国,国家富强和繁荣又进一步为青年成长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才能早日圆梦。

 

第一次提出了“两个标准”的概念,明确了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和“第一标准”,即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

 

“根本标准”指的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即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高校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立德树人,这是首要以及最根本的考量。

 

针对如何把握这一标准,总书记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

 

高校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第一标准”指的是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总书记对高校教师队伍现状给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所以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具体落实中,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又要有日常教育督导,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一次明确了高校的 “三项基础性工作”,即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总书记从高校办学的本质逻辑和内在规律出发,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做好三项基本工作。

 

第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要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一是明确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要保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四个认识,即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在实践中,要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三是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指出,广大师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四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

 

第二项基础性工作,是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总书记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概括为三大特征,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强调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要牢记2014年教师节时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教师提出的4点要求,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第三项基础性工作,是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他强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作用,认为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

 

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二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三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在关键领域掌握核心技术。

 

这三项基础性工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回答了“谁来培养人”的问题,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第一次对青年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希望”,勉励青年既要做追梦者,更要做圆梦人,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总书记一直以来十分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每次到高校视察指导工作,都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对他们成长成才提出殷切期望。2014年5月4日总书记考察北大时,向青年学生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这一次总书记又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八字要求,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是一以贯之的,对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

 

一是爱国。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要把爱国落实到实践中,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是励志。总书记引用了苏轼和王阳明的话,阐释了立志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奋斗”的重要性。他引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话,认为永久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革命传统,鼓励大家继承传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是求真。总书记指出,青年人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要求大家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勉励大家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充分发掘人的潜能。

 

四是力行。总书记与师生分享了他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把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要把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双一流”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内涵式发展质量,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文/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郝平)

 

原文链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北大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郝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原载《中国高等教育》)

编辑:麦洛

上一篇:U-RUN2018北京大学校园健身盛典-北大夜奔暨第五届年度校园体育之夜举行
下一篇:[研讨]“STEM教学研究与创新研讨会”在北师大举办

© 2012 《教育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5010140号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43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