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7 > 04 >

“教”字的形义演变及其教育史意义

【作者】 刘峻杉 [1] 张学涛 [2]

【关键词】 传统教育 教育史 文化基因 文化自觉

摘要】考查“教”的字形字源发现,甲骨文“教”字右侧字形的意义在古文字学界尚无定论,存在辨为“父”字的可能;较之“支”字,“子、文、心、言、音、玄”等字作为篆体字“教”字的右侧偏旁所带来的文化启示,与先秦儒道经典之中的“教育”意义关联性更强.从教育史视角考查,“教”的内容和制度经历了从“爻”之教到“孝”之教的变化.先秦时期“爻”之教的内容包括了万物的变化规律和信息交流,而两汉之后的“孝”之教则反映了教育内容的伦理化、狭隘化和教育制度的政治化.考查和还原“教”之本义,启示了中国教育学需要突破旧教育史观的束缚,引入活泼生动的文化学视角,重视文字和经典的独特作用,从而不断深入探究完整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支撑当代中国文化和教育走向复兴的源头活水.

上一篇: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以中国社会教育社为中心的考察
下一篇: 从DIT到ICM:道德判断测验的变迁

© 2012 《教育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5010140号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43  邮政编码: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