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导读 > 2011 > 04 >

超越社会建构主义——评当前课程社会学中的两种后社会建构主义论述

【作者】 闫引堂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现代性 课程内容 新涂尔干主义 课程的社会属性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把批判理论和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应用到课程研究中,认为课程是经由社会建构而形成的,学校合法知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经过不断的冲突、调和而形成的。但由于社会建构主义对课程本身的社会属性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课程这一课程社会学的本源问题上没有提出系统的解释框架,受到一系列的质疑和批判。课程社会学领域出现两种超越社会建构主义的尝试:一种为对现代性与课程内容之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的现代性模式;一种为吸收涂尔干社会理论对结构与课程、课程的社会属性进行深度研究的新涂尔干主义。这两类研究超越了仅仅把课程认为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互动的结果的认识,对课程自身的社会属性和获得机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课程社会学的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研究立场的转变,而是深层的知识论转变。

上一篇:课堂话语分析技术:以新加坡数学研究课为例
下一篇: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

© 2012 《教育学报》编辑部   京ICP备05010140号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43  邮政编码:100875